一是打造多维识别“弱”的覆盖机制。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将政策认定的低收入群体等3大类22种困难群体纳入监测范围,主动发现更及时。修订《无锡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根据申请人困难情形将临时救助细分为急难型临时救助和支出型临时救助,将急难型临时救助覆盖包含流动人口在内的全体居民,建立与低保标准相挂钩的临时救助标准体系。
二是打造精准匹配“有”的链接机制。建立三张清单形成多维支持。依托第三方机构、社会组织及基本工作人员开展困难群众入户调查、走访调研活动,建立需求清单;梳理政府、市场、社会等各类社会救助帮扶资源,建立资源清单;整合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各级各类救助帮扶资源,形成服务清单。
三是打造多元参与“众”的统筹机制。以困难群众需求清单为引导,由社区成立基金会募集原始资金,联合市、区慈善总会定点帮扶资助,爱心企业联合捐赠等形式建立劝募机制,结合中华慈善日、99腾讯公益日等慈善活动动员社区居民,形成“需求引导、社会组织聚合、居民参与、奉献关爱、互助共享”的全域化参与体系。
四是打造温暖救助“扶”的实现机制。聚焦22种对象需求,健全主动发现、监测预警、分类处置、统管联办、动态管理、巡访关爱等6项机制,全面推进兜底保障、医疗减负、圆梦助学、温暖安居、就业促进、法护平安、扶老助残、急难纾困、社会共助、服务优享等10项工程,提升救助的针对性、精准性、及时性,让更多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